网络服务器维护:怎么为华为交换机配置用户名和密码
| 2020-04-07 10:36:29 标签:
影响我们一生百倍差距的四大效应
观察者效应:你的世界是什么样是由你的观察决定的.
这个效应是在【潜能突破】研习营课堂上发现的,我们有个练习叫三生万物,每个人都会成为一次观察者角色,当大家在成为其他角色时,他们总是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无论我们怎样提醒都没有用,无法改变原有的模式,当他们进入观察者模式,看见其他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时,立刻恍然大悟,主动注意自己的形为,在当下立刻发生改变.
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个别行为,也没太在意,当我们经历了十几期【潜能突破】研习营后,有几百名学员都尝试了这个练习,我发现90%的人都会因为这个练习发生巨大的变化,可能你会觉得这有点像照镜子原理,但本质上其实是不同的,因为当你成为观察者时其实是在创造你所在的世界,你观察的角度将改变你所看到的世界.
这里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实验,叫薛定谔的猫试验,当我们看不见猫时,猫其实有两种可能的生命状态,一种是生,一种是死,一但我们成为观察者,看见猫时,猫就只能是一种生命状态,要不是生,要不是死.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本质,提出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哲学世界观,让我们明白世界本体没有变,但因为观察者所看到的不同,最终每个人所创造的人生就会不一样,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人生,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有的人平淡,有的人传奇.
你看到的世界没有真相,想清楚你要什么,并透过观察让它呈现出来.
2. 破窗效应:被打破的窗子没有及时修复,别人会受到暗示性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这个效应会运用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很多方面:
举几个例子,在一个干净的空间里,你会看到每个人都会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箱,一旦地上有了垃圾,就会有更多的垃圾出现在地上,人们的潜意识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会有一种反正地上已经有垃圾,多一个两个也没有关系的心理.
人们在做事情时,也会受到这个潜意识的支配,当我们在企业中发现有人工作没有完成就下班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随之降低,很快你就发现有很多人工作没有完成就都下班了.
在我们个人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这种效应更为明显,当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一段时间,忽然有一天停了下来,无论是什么理由,我们都会找一个让自己大脑觉得合理的解释,慢慢地,我们发现停下来的时间会更多,最终的结局就是导致我们经常会放弃正在做的事.
修理自己的破窗,并告诉自己,绝不凑合,你的生命就会发生神奇般的变化.
3. 霍桑效应: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这个效应有三种理解:
第一,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注.
第二,关注可以改变别人的行为.
第三,创造一个被关注的成长空间.
每个人都需要关注是马斯洛人类五大需求层次中的第三层,是人类对情感的本能需求,渴望自己做的事情被他人看见,渴望自己的声音被他人听见,渴望自己的情感被他人感受到,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条需求,我们就不能很好的和他人建立关系.
关注可以改变别人的行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和组织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只要结果,我们还需要在过程中关注别人的感受和当下的状态,因为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内在的满足才会产生外在的动力.
创造一个被关注的成长空间是要超越我们对他人的需要,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法做到有人时时会关注我们的学习,成长,工作,生活,那我们如何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呢,可以创造一个虚拟的自己,像一个摄像头一样一天24小时看着自己,而且你还可以与自己对话,让他在你需要时给到你力量和支持,这有点像与神对话中的那个“大我”,当你生命始终和“大我”在一起,他不仅懂你,而且在需要时他会给到你神一样的启示和能量,你的生命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
创造自己生命中的关注者,让“大我”引领生命的成长.
4.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更准确来说就是赢家通吃.
圣经里有一则寓言:在很久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交给3个忠实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我回来时,你们向我汇报最终的结果。”这三个仆人跟了国王很久,国王想透过这个测试来为奖赏这三个仆人.
过了一些日子国王回来了,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房子。第二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房子。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和所有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
其实我们透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人生不是大胆冒险,便是一无所获,我们如果总是担心会失去,最终就一定会失去,如果我们敢于冒险尝试,我们就能获得更多.
生命总奖赏那些勇于探索,不断改变的人.
网络服务器维护:怎么为华为交换机配置用户名和密码
(1) telnet只需输入password即可远程登陆交换机。
进入用户界面视图
[SwitchA]user-interface vty 0 4
设置认证方式为密码验证方式
[SwitchA-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设置登陆验证的password为明文密码”huawei”
[SwitchA-ui-vty0-4]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huawei
配置登陆用户的级别为最高级别3(缺省为级别1)
[SwitchA-ui-vty0-4]user privilege level 3
(2)telnet需要输入username和password才可以登陆交换机。
进入用户界面视图
[SwitchA]user-interface vty 0 4
配置本地或远端用户名和口令认证
[SwitchA-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
配置本地TELNET用户,用户名为”huawei”,密码为”huawei”,权限为最高级别3(缺省为级别
1)
[SwitchA]local-user huawei
[SwitchA-user-huawei]password simple huawei
[SwitchA-user-huawei]service-type telnet level 3
(3)通过con口只需输入password即可远程登陆交换机。
进入用户界面视图
[Quidway]user-interface aux 0
设置认证方式为密码验证方式
[Quidway-ui-aux0]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设置登陆验证的password为明文密码”huawei”
[Quidway-ui-aux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huawei
配置登陆用户的级别为最高级别3(缺省为级别1)
[Quidway-ui-aux0] user privilege level 3
(4)通过con口需要输入username和password才可以登陆交换机。
[Quidway]user-interface aux 0
配置本地或远端用户名和口令认证
[Quidway-ui-aux0] 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
配置本地TELNET用户,用户名为”huawei”,密码为”huawei”,权限为最高级别3(缺省为级别
1)
[SwitchA]local-user huawei
[SwitchA-user-huawei]password simple huawei
[SwitchA-user-huawei]service-type telnet level 3
华为交换机恢复出厂值设置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需要清空交换机配置,然后重新配置交换机,本案例介绍如何清空交换机配置(既是恢复出厂默认值)。
在知道密码的情况下恢复出厂设置
(一)能记住设备设置的密码,操作的时候仔细确认交换机提示的人机对话输入Y还是N
<Huawei>reset saved-configuration
Warning: The action will delete the saved configuration in the device.
The configuration will be erased to reconfigure. Continue? [Y/N]:y
<Huawei>reboot
Info: The system is now comparing the configuration, please wait.
Warning: All the configuration will be saved to the configuration file for the ne
xt startup:flash:/vrpcfg.zip, Continue?[Y/N]:n (注意:这儿是N)
System will reboot! Continue?[Y/N]:y
设备重启以后,即恢复默认出厂值,串口登陆的时候会提示设置密码,按照正常配置即可。
了解LACP
简介
本章节介绍了LACP的定义、基本原理及如何配置LACP。
LACP是数通的基本特性,交换机、路由器、WLAN、防火墙等产品均支持配置LACP。本章节以华为S12700交换机为例进行介绍。
了解LACP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基于IEEE802.3ad标准的一种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以供设备根据自身配置自动形成聚合链路并启动聚合链路收发数据,LACP模式就是采用LACP的一种链路聚合模式。聚合链路形成以后,LACP负责维护链路状态,在聚合条件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链路聚合。
如图1所示,DeviceA与DeviceB之间创建Eth-Trunk,需要将DeviceA上的四个接口与DeviceB捆绑成一个Eth-Trunk。由于错将DeviceA上的一个接口与DeviceC相连,这将会导致DeviceA向DeviceB传输数据时可能会将本应该发到DeviceB的数据发送到DeviceC上。而手工模式的Eth-Trunk不能及时检测到此故障。
如果在DeviceA和DeviceB上都启用LACP协议,经过协商后,Eth-Trunk就会选择正确连接的链路作为活动链路来转发数据,从而DeviceA发送的数据能够正确到达DeviceB。
图1-1 Eth-Trunk错连示意图
LACP协议中涉及的概念包括:
·系统LACP优先级
系统LACP优先级是为了区分两端设备优先级的高低而配置的参数。LACP模式下,两端设备所选择的活动接口必须保持一致,否则链路聚合组就无法建立。此时可以使其中一端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另一端根据高优先级的一端来选择活动接口即可。系统LACP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接口LACP优先级
接口LACP优先级是为了区别同一个Eth-Trunk中的不同接口被选为活动接口的优先程度,优先级高的接口将优先被选为活动接口。接口LACP优先级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成员接口M:N备份
LACP模式链路聚合由LACP确定聚合组中的活动和非活动链路,又称为M:N模式,即M条活动链路与N条备份链路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了更高的链路可靠性,并且可以在M条链路中实现不同方式的负载均衡。
如图2所示,两台设备间有M+N条链路,在聚合链路上转发流量时在M条链路上分担负载,即活动链路,不在另外的N条链路转发流量,这N条链路提供备份功能,即备份链路。此时链路的实际带宽为M条链路的总和,但是能提供的最大带宽为M+N条链路的总和。
当M条链路中有一条链路故障时,LACP会从N条备份链路中找出一条优先级高的可用链路替换故障链路。此时链路的实际带宽还是M条链路的总和,但是能提供的最大带宽就变为M+N-1条链路的总和。
图1-2 M:N备份示意图
这种场景主要应用在只向用户提供M条链路的带宽,同时又希望提供一定的故障保护能力时。当有一条链路出现故障,系统能够自动选择一条优先级最高的可用备份链路变为活动链路。
如果在备份链路中无法找到可用链路,并且目前处于活动状态的链路数目低于配置的活动接口数下限阈值,那么系统将会把聚合接口关闭。
LACP模式实现原理
LACP通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与对端交互信息,LACPDU报文中包含设备的系统优先级、MAC地址、接口优先级、接口号和操作Key等信息。
LACP模式Eth-Trunk建立的过程如下:
1.在LACP模式的Eth-Trunk中加入成员接口后,两端互相发送LACPDU报文。
如图1所示,在DeviceA和DeviceB上创建Eth-Trunk并配置为LACP模式,然后向Eth-Trunk中手工加入成员接口。此时成员接口上便启用了LACP协议,两端互发LACPDU报文。
图1-3 LACP模式链路聚合互发LACPDU
2.确定主动端和活动链路。
如图2所示,两端设备均会收到对端发来的LACPDU报文。以DeviceB为例,当DeviceB收到DeviceA发送的报文时,DeviceB会查看并记录对端信息,然后比较系统优先级字段,如果DeviceA的系统优先级高于本端的系统优先级,则确定DeviceA为LACP主动端。如果DeviceA和DeviceB的系统优先级相同,比较两端设备的MAC地址,MAC地址小的一端为LACP主动端。
选出主动端后,两端都会以主动端的接口优先级来选择活动接口,如果主动端的接口优先级都相同则选择接口编号比较小的为活动接口。两端设备选择了一致的活动接口,活动链路组便可以建立起来,从这些活动链路中以负载分担的方式转发数据。
图1-4 LACP模式确定主动端和活动链路的过程
LACP模式负载分担
在使用Eth-Trunk转发数据时,由于聚合组两端设备之间有多条物理链路,可能会产生同一数据流的第一个数据帧在一条物理链路上传输,而第二个数据帧在另外一条物理链路上传输的情况。这样一来同一数据流的第二个数据帧就有可能比第一个数据帧先到达对端设备,从而产生接收数据包乱序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Eth-Trunk采用逐流负载分担的机制,把数据帧中的地址通过HASH算法生成HASH-KEY值,然后根据这个数值在Eth-Trunk转发表中寻找对应的出接口,不同的MAC或IP地址HASH得出的HASH-KEY值不同,从而出接口也就不同,这样既保证了同一数据流的帧在同一条物理链路转发,又实现了流量在聚合组内各物理链路上的负载分担。逐流负载分担能保证包的顺序,但不能保证带宽利用率。
您可以根据流量模型设置不同的负载分担方式,流量中某个参数变化越频繁,选择对应负载分担方式的流量就越均衡。例如,如果报文的IP地址变化较频繁,那么选择基于dst-ip、src-ip或src-dst-ip的负载分担模式更有利于流量在各物理链路间合理的负载分担;如果报文的MAC地址变化较频繁,IP地址比较固定,那么选择基于dst-mac、src-mac或src-dst-mac的负载分担模式更有利于流量在各物理链路间合理的负载分担。
交换机可以基于报文的以下参数进行负载分担:
·源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源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